第八十四章:王师北定河套时,捷报无忘传京中-《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第(2/3)页

    朱慈烺略一沉吟,却是下了马车,果然在人群里听到了不少议论声。

    “一群匠户,今日看倒是家了……”

    “今时不同往日呐,往日的匠户那当然是凄惨难言。可现在,谁不想攀上匠作大院的高枝。前几日,我还听我那三叔念叨着,就因为他家的工坊因是没有拿到匠作大院的一个技术,便生生被一个新来的福建佬开的工坊抢光了生意。你说都是开工坊卖火捻子的,怎么还有那么多讲究?”

    “可不是……不过,这些匠户真是抖起来了。就是听说那新开的大学堂,里头也有几个,听说以后是要专门学这匠人们的手艺呢……”

    “这可真是不像话,堂堂的读书人,读的是圣贤书,竟然,竟然要去当匠人?不过……我那三叔要是听了,倒是说不定会将庶出的几个孩子送过去……”

    “是啊是啊,现在虽然比过往好一些,但要想寻个好生计还是不容易。能当个匠人,跟着匠作大院研习手艺,将来也是一条路子……”

    朱慈烺听着百姓们的议论声,忽然眼睛一亮,看到路上徐焕武也是下了马车,好生打量着匠作大院的车队。

    说起来,匠作大院的车队规模可真是庞大。一连将近上百辆马车,有的装着人,还有的更是驮着东西,将整个官道占了一半多。引得路边人无不是侧目,也是引得不少人议论纷纷。

    那徐焕武,显然也是过来看这热闹的。只不过,徐焕武显然没有想到在这里会遇到朱慈烺。

    “陛下……”徐焕武连忙过来见礼。

    朱慈烺摆摆手,倒是显得很开心:“何必多礼,且住且住,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来我马车上说吧。”

    朱慈烺在宫中也是事务繁忙,每日操心的都是国家大事。徐焕武虽然时不时也能见到,但那个频率是按照月份计算的。

    打个比方,哪怕是一栋楼的公司,想要见到其他部门的同事,除非专门找,偶遇起来也是个很低频率的。

    故而,朱慈烺见到徐焕武,心情也是不错。

    京师大学堂修筑的地方距离京城距离不进,车马行走也得要一些时间,路上有个人说话解闷,也是个乐事。

    “徐卿就住这里附近?记得没错的话,城内那里是积水潭吧。”朱慈烺对德胜门附近的情况还是有些印象的。

    “陛下圣明,臣的确就住这里。中央银行也在西城鸣玉坊,距离积水潭近。而且,臣家里人口多,住着城内也是有些物价腾空,居京不易之感呀。”徐焕武见朱慈烺是说着闲话解闷,也尽力配合。

    “哦?”朱慈烺看了一眼徐焕武,倒是没想到从徐焕武身上听出了一点北漂的气氛。当然,能住积水潭也是不容易。在后世,这可是二环内呢。

    话说回来,在这个年代,作为内阁直属部门的一把手,住到积水潭这里的确是偏远了。

    说着,徐焕武便也将里头的掌故一一说来:“这两年呐,其实比往常是好许多了。往常呢,许多同仁都得搬去城外寻便宜一些的地方住。现在,地面平静,战事远离,内外城的差距也就小一些了。当然,总的来说,京师地价比往年是全都在涨。毕竟天下平静,京师又为全国善之地,自然是人人来此,以图生计。好在,同僚们这有了去年一番革新,手头都是宽裕了许多。”

    朱慈烺登基一来,京师的房价倒是腾腾腾涨了起来。

    一道城墙阻隔,便让内外地价截然不同,差了数个档次。

    在内城的,想要寻到一处三进的体面院落,不费个三五百两银子决计寻不到一个好的。但在外城,便是三五个这样的院落也会抢着出手,就怕你不买。

    往常,那是因为崇祯年间年年战乱,隔着一堵城墙,差的不仅是每日出入城门的繁琐,更是安危上的天差地别。住在城内,好歹能不被外间的乱军咔嚓了。住在城外,却会被时不时席卷而来的兵祸侵扰,房子再便宜,战火一起,全都被烧了也没出说理不是?

    不过呀,这两年显然就不一样了。

    大明依旧还在打仗,但打仗的地方距离京师却是越来越远了。一开始还直接杀到了通州,到了京师城外,后来就远去了遵化,再后来,便一直推到了辽东,推到了山西北方的蒙古草原上。

    京师地面开始平静起来,内城与外城之间的差距也开始缩小。

    而这一切,都意味着大明开始从乱世里渐渐解脱。

    撇去这些小细节,朱慈烺一路与徐焕武有说有笑地进入了位于京师西北角落里的京师大学堂。

    与朱慈烺手中几乎所有的新生物件一样,京师大学堂修筑得距离城内很远,但格局十分巨大,占地万亩,一口气围墙圈的极大。当然,内里还是有些空空荡荡的。

    ……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