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遇敌-《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第(2/3)页
现在,进入了战场。吴三桂的态度却是忽然间大变,这让张德昌如何不感觉怪异?
变化的吴三桂仿佛解开了脸上的一层面纱,让人更加真切看清楚里面的眉眼与表情。
这时候,吴三桂的话语也不再那么公式化,而是显得让人感觉真切了许多。
“师长要说,我这个做搭档的,当然是要奉陪呀。只可惜现在是在军中,不能饮酒,不然,在这白山黑水里野游,也有一番趣味喽。”张德昌笑着。
“军师这话说得,倒是比平常更加风趣了。”吴三桂恭维了一句,道:“军师有没有想过,往后我等要何去何从?”
“何去何从?”张德昌心里警醒了稍许。
吴三桂站在湖边,席地而坐,迎面威风吹拂,眯起了眼睛,凉爽而惬意:“这个世界的变化太大了。吴某在辽西时,学的是如何冲锋陷阵,如何斩将夺旗。后来见到了陛下的新军,当时大家都盛传只是火铳犀利,别无他物。我不服气啊,也偷偷采买了两千杆火铳。这时候,却现练一支新军,却是全然都未曾听过的事情。如何令行禁止,如何分得左右,更重要的……如何获得稳定的军资,如何修缮兵甲?那一刻,我觉得啊,这世道变了。”
张德昌缓缓颔。
作为亲身经历者,张德昌太明白吴三桂说的是什么意思了。
朱慈烺起家,最为亮眼的就是火器。仿佛击败李自成的是火器,杀败阿巴泰的是火器,一切的一切都是源自于火器。
都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外行们只能看到那些被搞大新闻之人弄出来吸引眼球的地方,而内行人,便可以在这里看到门道。
火器的犀利是吸引眼球之处,也是安慰失败者之处。
但对于张德昌这个内行而言,他明白,更重要的是朱慈烺开启了一个新的战争模式。
就仿佛在历史的大潮之中亲手开辟了一个分界线,分界线之前是古典时代,是冷兵器时代。分界线之后,便是近现代的战争模式,是热武器的时代。
皇家近卫军团能够胜利,不仅依靠的是火器,同样也依靠的是严格的纪律铸就的新式军队。
此前,不管是李自成所部的闯军还是官军,一部兵马里头,能打的就是带头冲锋的战兵,余下要么是裹挟上来的流民农夫,要么就是一些滥竽充数之辈。
他们既无纪律,又无训练,说是军队,不如说是一群武装起来的乌合之众。
真正能够看作军队的,也许就满清的八旗军可以看得入眼。
至少,八旗军中上下全都是上阵杀敌之辈,他们军纪严明,是真正的军队。
“师长的话,我有些听不明白。”张德昌有些警惕。他预感到了一些不对劲。
吴三桂深呼吸一口气道:“我一直在想,我吴三桂在这片天地之中,究竟要何去何从。当年投了建奴,后来临阵倒戈。重归大明,却现这片天地早已不是我熟悉的天地。我熟悉的,是那个骑马砍杀,关宁铁骑纵横无敌的过去。而不是现在这样……一切都是新的,一切都是让人茫然失措的世界。战争的模式改变的太快了,有的人,比如那位不世奇才李定国,是弄潮儿。但是……我……我恐怕,是另一种人。”
“师长觉得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张德昌眯着眼睛。
“固执己见,固步自封的人。”吴三桂道:“一个钻牛角尖的人。”
吴三桂比任何人都明白自己的处境。
虽然他依旧担任一军主将的职司,但枢秘处的存在让他处处受制。新的战争模式下的新情况更是让吴三桂过去的经验统统失效。这意味着他作为一军主将,反而需要跟着手底下人来学习新东西。
这对于一军主将的威信显然是一个打击。
再加上有一个投敌的过去,吴三桂地位尴尬,不言自明。
“师长,你可能想多了……我大明皇家6军要成长,变强,不是为了改变而改变。我们,是为了变得更加强大,更加强大地守护我们背后的家园与百姓而变强。在这样一个共同的信念下,我们学习……成长……师长……”
“军师。记得没错的话,我军是有战时指挥权转移序列的吧?”吴三桂目光灼灼的看着张德昌:“团长死了,营长接任团长,带兵作战。营长死了,连长上。连长不能担任指挥任务的,班长上。”
“对……”张德昌心道,还有另一句话呢。如果师长死了,就是席军师接任。按说,各部团级就该设立枢秘处了。只不过这年头人手奇缺,实在没有那么多军师充任,这才作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