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在朱慈烺这儿,明定国是,其实通俗易懂一些,是朱慈烺打算搞一个五年计划。而今大明官员多数任期是三年左右。内阁大学士因为一开始只是五品的侍从文学之职,故而实际上成了一个不定期的长寿职务。能当多久,实际上取决于自己的权柄有多稳固。 在政治上,任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任期太长,就要多想想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道理。若是任期太短,那又要担心官员急功近利,不考虑长远。 朱慈烺取舍良久,最终决定以五年为一个任期。 这个任期里,也不能每天大臣们临时想一个计划,然后各方调配。亦或者朱慈烺主动出击,试图改革。 于朱慈烺而言,李邦华与杨文岳都是老城可靠之人。尤其李邦华,当年在京营时便是雷厉风行,手段强硬,执行能力强。 但这样的人往往不是一个有点子的人,李邦华虽然有意推动革新,却难免让朱慈烺有些瞧不上那些敲边鼓的东西。 故而,朱慈烺便决定明定国是,置顶一个五年任期内的“国是”。 如此一来,帝国的展战略便可以明定清晰。到时候,一来不需要频繁地请示皇帝陛下,从而让朱慈烺不厌其烦。二来,一开始就制定规划,也不用到时候重新调配资源,极大减少内耗。 如此种种好处,大家只是一想就不由拍着大腿赞叹皇帝陛下之英明。 这一点,倒是真的让大家自肺腑。 朱慈烺笑着受用了众人的夸赞,心中也不由有些自得:“懒人真是社会进步的源头呀……” 微微吐槽了一句,傅淑训便赶紧绕开众人,找了计划赶忙将自己的疑问都给讲了出来:“请奏陛下,这预算制为何物?有何意义?眼下户部缺人旧矣,若是再开新制,亦是需要众多人手呐。还有此番斩获,户部清点亦是人手极度紧张。还有这预算制,谁来批准?” 朱慈烺没有着急回答问题,而是待身边的中书舍人将傅淑训的对话记录下来以后,朱慈烺这才拿着草稿细细地看了起来。 对于臣子而言,皇帝问,要么直接认怂说需要回去查阅,要么就得立刻当场回复。 但对于皇帝而言,臣子的问题,却是可以从容回复。要是不爽,一个先搁着就可以不顾。当然,朱慈烺是不会那么不负责任的。 虽如此,作为皇帝,朱慈烺还是有很多优势。 比如,随时在一旁观察着皇帝言行的史官,他们会写起居注。而朱慈烺,一样可以让身边人将大臣们的对话一个个记录在案。比如眼下,朱慈烺就不用一个个记住,立刻就回复,而是可以慢慢地看,慢慢地想。 经过这么一个缓冲,对于傅淑训的问题,朱慈烺心中答案已经有了轮廓。 所谓预算制度,说到底是一个工具。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先进的工具,是治国理政之中很好用,效果出众的工具。 当然,就其产生之初而言,这并非是因为治国理政的需要而产生的工具。这是一个斗争而产生的工具。 预算制度权力制衡之下产生的结果。如果要算历史,作为最早建立宪政体系的英国,其宪政政体的产生很多时候就是以税收作为中心而产生的财政权力的争夺。 预算制度的出现,便是始于资产阶级、贵族以及国王的权力博弈。通过不断对财政的约束与监督,英国建立了预算制度。依次,反过来规范制衡政府。最终完成了宪政体制。 对于朱慈烺而言,情况其实有些反过来。 而今的朱慈烺并不担心被贵族与大臣们争斗而限制皇帝的权力。 在这方面上,朱慈烺反而是有一种无欲则刚的心情。简单说,为何皇帝要扩张自己的权力?不外乎是有**,而大多数的**,便是始于要用钱。 建立宫室、攻灭一国、醉心万物、痴迷美色。这些都要用钱。 但朱慈烺显然不一样。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