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暴乱-《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第(1/3)页
沈万重下了车,一步一步地走上了长沟峪。只不过,这样的目光落在一旁的马武眼里,显得有些沉重。
马武是被沈万重拉过来的救兵,他看着这个老朋友,心中十分不是滋味。
“放心吧,也许只是一场虚惊。”马武说着,拍了拍沈万重的肩膀。
只是,沈万重受这么一拍,却是咳嗽了起来,回过头,一张脸显得有些苍老:“无风不起浪啊……”
马武凝着眉头:“难道还能因此治罪不成?我们开办工坊,一来活跃了经济,二来创造了那么多的就业机会。无数人家往日里只能饿死冻死,现在有了工坊,都能寻到一口饭吃。这是活人无数的功绩!况且,兄弟你为大明征战半生,带了一身伤病不得不致仕还乡。朝廷难道能如此薄凉,让人寒心?”
沈万重听着这话,心中暖流涌动。
虽然眼下经营煤矿,置办工坊,一年都有至少三万两银子的利,但比起老友马武,沈万重其实过得十分不如意。
他在崇祯十六年的时候,就是朱慈烺麾下的千户,算得上是追随朱慈烺已久的老底子。当时的同僚,现在大多都已经官制一镇总兵,一军之长,都是位高权重。但是,沈万重却因为崇祯十六年那一仗染了重病,手脚灵活大不如前。这样的身子骨,在高强度的战争里是无法承担的。
于是,沈万重选择了离开。
虽然朝廷给他安排了一个陕西延安府警署署长的职司,但沈万重只是干了半年就退了。无他,身子骨吃不消。
最终,沈万重选择了回到京师,在长峪沟这里开办了一个煤矿,又此前一些早些年退伍的老兵开办了几家工坊,聊度此生。
三年多的时间一晃而过,曾经的小煤矿变成了京西排前的大矿。这几年京师炼铁工坊日多,人口越发繁茂,以至于煤矿用量飞速激增。沈万重原本一年千把两银子的利到了而今,足足一年能入三万两银子。
利润大还在其次,沈万重不是个谈吐享受的,他更看重开办工坊能安置兄弟。
一年又一年的大战落幕,一次又一次的兵役期最截止。无数伤兵老兵退伍兵都面临一个去路的问题。大多数被安置区当了警察,各司衙署的小吏。可能熬过去熬出头的并不多。
每到这时,沈万重就觉得自己重新焕发了青春,大肆伸出援手,招募了诸多活得越发潦倒的袍泽战友。
煤矿利润丰厚,沈万重开的薪资一样足够高。
再加上工坊这种地方一样与军队强调纪律,强调技能学习,于是很多老兵都过得游刃有余。
渐渐的,沈万重也不再去管。一直到柳如是男扮女装,带着京师大学堂的学子拿着京华报的编修证前来暗访。
煤矿死人的事情终于拦不住传了出去。
一时间,京师暗潮汹涌,数不尽的攻讦之声冒出了头。
“事情没有这么简单……死了人的事情,终究是假不了。马哥,山雨欲来风满楼……那些士子本就看不惯我辈骤然豪富,岂会善罢甘休。这几年国朝渐少兵事,文官渐重。我现在只是一介商贾,此事真是难了……”沈万重没有说虚话,哪怕朱慈烺鼓励工商,但商本末业的观点依旧是主流。
御史言官,舆论清议朝着几个商贾压过去,堪称泰山压来。
“袍泽兄弟们不会坐视不管。”马武沉声地说着:“我会上书陛下!”
沈万重心中感激,微微一暖,缓声说:“兄弟的好意,我心领了。但你在军校里,恐怕还不清楚情况。这种政务之事,军将插话很难。更重要的是……陛下究竟是怎生个态度,谁能摸得准?”
按照往常所言,如果是真的寻常书生士子攻讦朝堂重商,朝中早就将这些风头压了下去。亦或者很快就会有另一件大出风头的事情将这些事情盖过。
但现在一看,这些流言蜚语却越来越大,有些抑制不住的架势。这只能说明……皇帝陛下并没有选择压下这些话语。
这让沈万重与马武心中都是一沉。
“听闻山下沸沸扬扬,说什么各处报社都在调查,万重大哥,你小心一些行事吧。”沈万重说。
“几个小报,还算不得什么。”沈万重对此不以为意:“只要不是朝堂进来查,矿里的兄弟们自然能好生应付好,这几年来都是兄弟们在处置。”
马武闻言,张嘴想说什么,思虑稍许,还是决定不再冒昧开口。
……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