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爱国洋人汤若望-《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第(2/3)页

    如果有徐光启在,他便可以接通大明最高权力层,将他七次学术辩论胜利的消息传出去。但现在,他却哭闹着,如何才能让中国的皇帝陛下知道他的名字。

    他已经在京师大学堂守了好几个月,却一次次错过皇帝陛下的秘密到来。

    而最近一次的学术辩论,更是因为皇帝陛下伸手宫廷传言的苦恼,于是直接没有在出宫玩乐散心的兴致。

    “那我们……再举行第八次?”南怀仁说。

    “不能这样简单,如果只是意味地挑战中国的学者,意义不大。更可能因此激怒他们……你应该明白,让他们不认为你是朋友的时候,会多么可怖。我们需要足够的朋友……”汤若望说。

    “那些使节……”南怀仁开了个头,很快又明智地选择了闭嘴。

    “如果指望他们,将带来更多的绝望。”汤若望迅速表达了态度:“别忘了,我们之前的遭遇。也许,他们的确可以联络到皇帝陛下。但这样将影响我们的立场,不能被中国人信任,传教的事业就必不可免地被抵制。”

    南怀仁撇了撇嘴,他何曾不知道这些。

    只是,哪里是汤若望自己保持态度端正就能解决呢?

    不知道多少人在那些使节来到中国以后欢呼雀跃,如同找到了娘家一样。而那些使节也是如此,在异教徒的国家看到教友,纷纷感觉如同知己。这不仅是有共同话题的问题,还是意味着有足够的互信让他们有了更多的资本可以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施展行动。

    那些驻华公使或许没有足够的军队,却一定都带够了足够的金钱。

    他们原本以为需要大笔贿赂中国官员,没想到中国人比他们想象的还要难缠。为此,他们都有大笔预算。扶持传教组织自然就成了应有之理。

    这就如同葡萄牙驻华公使与澳门的特殊关系一样。

    就当汤若望苦苦想着对策的时候,一封请柬送上了门。

    “翰林学士吕硕?”汤若望眼中惊喜一片:“怀仁,我们想要的终于等到了。”

    “一个重量级的官员!虽然影响力不如从前,却依旧是名副其实的重要官员。”南怀仁来中国不断了,已经明白了中国官场上的权力分配。

    翰林学士虽然没有之前那样是储备大学士的光环,却依旧是皇帝陛下的智囊。他们或者承担着外交、或者担任着军略的智囊身份。是皇帝陛下信任的智慧之士。

    而这个吕硕他也耳闻,这是一位从侍读学士升上来的翰林学士。这意味着皇帝陛下对他的信任是一如既往的。

    翰林虽然上任极慢,长的要九年才能得到一次升迁机会。但一个无与伦比的优势却是所有官职都比不了的。那就是……接近皇帝。

    汤若望缺的是什么?

    还不就是能够接近皇帝陛下的机会?

    “我这就赴约!”

    ……

    吕硕见到了汤若望,仔细地打量着眼前这个在京师名声鹊起的传教士,笑着道:“就问汤教授博学强记,今日吕某来,可是有幸能静候高论了。”

    汤若望同样在打量着眼前这个皇帝陛下的亲信官员。

    与汤若望寻常打交道的中国学者一样,吕硕浑身透露着儒雅谦逊的气息,只是一双眼睛亮的惊人,透露着充沛的自信与强势的打量,仿佛要将汤若望整个人看穿一样。

    “学术交流是为了启发智慧,而不是争论智慧。能够与明国最杰出的官员交流,是我的荣幸。”汤若望笑着接下,对于中国的交际,他已经了然于心。

    “如果我没有了解错的话,汤教授最近不断引起辩论是为了《崇祯历书》一事吧。”吕硕道。

    “吕学士的猜测十分准确,《崇祯历书》不仅是历法,同样也是一部传播知识的书籍。”汤若望打起了精神。

    “对知识的渴望令人尊敬,但十余年的坚持却非常不易。一半人是无法坚持下去的,我想知晓汤教授对这一切的意志来源于什么。”吕硕的提问让场内一阵安静。

    南怀仁倒茶的举动也因此抖了一下,让茶水落在了桌子上。

    但不管是汤若望还是吕硕都没有去注意点。

    双方都在打量着彼此。

    汤若望敏锐地感觉到了什么。

    吕硕来意非凡。

    至少,他并不是为了他自己的目的来找的自己。

    这让汤若望脑海迅速思索了起来。

    中国人的文化博大精深,他们官场的套路同样多的惊人。

    拥有发达的文明,强大的力量,以及同样繁琐得惊人的礼仪、制度以及口口传出,甚至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潜规则。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