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但更严密的基础是更固定,这就与拉锯地带防线较短方便抽撤的情况有不同,这段严格来说五十五万米加需要顾及间隔那五万米的防线,相对固定不灵活。是以只能规划为三千米纵深,这是危机防御的极限。再往后的第三道大防线,一层比一层漫长,就完全是远程轰炸模式了。 也由此,战士们不愿轻下火线的情绪更浓烈更明显了,谁都想多在这最后的近端交火中多战一段时间。而无论这是基于何等的出点,地球意志也都没有像往常那般催的紧,当然也没有放多松,只是某些确定还能战但到点儿了的战士,就让他多战片刻。毕竟,群情汹涌,这盆冷水不能浇。 不能浇水,便得搞迂回降温。 先是参战时间就定少,要求退场不愿意的时候,就有了缓冲的时间,宽限个六七秒后,人也就听劝多了。 其次是防情绪激化药剂扩散给所有在当下参战的人服用,从根儿上实现整体抑制。 最后是早早给出几个硬性标准,让人心里预先适应一个底线,不用临场多劝,比如三百米缓冲、一千米大退、两千六百米全撤。 三百米缓冲,即保持三百米以内的敌军数量在一定密度之下,一旦某块区域限,则相应区段的战士必须整体后延一段距离。 一千米大退,即某块区域被逼压至一千米时,相应区段的战士必须整体后延两百米,越过平均五十米宽的天然或人工护城河。 两千六百米全撤,即当有五段分隔阵地被逼压至两千六百米,所有区段,都应在听到通告后做好激活防御罩的准备,并在防御罩就绪后,组织全员撤离。 …… 基于远拉锯地带数量的掩体存在,战士们十几米十几米的小退着,大部分从地道,少数特许的强者从相对危险的地面。 从地道退走再战的人们,通常会有过这样的三次经历后轮换。而轮换频率较低的顶尖强者们,则已记不清退了多少次,只从越临近护城河的情况可大致的估测。 而由于各处的细致情况不同,有的防御区段还在临近过程时,有的区段便已然是向后越过了护城河。 处在一千米左右的护城河,除了天然河流,人工开挖是统一在35米宽,普遍深度在1.3米,最深处一般设置为1.7米。倒不是不想更宽更深,主要是防线足有六十万米,在同步还有更多更有效的措施需要投入人力资源的情况下,不可能也没必要费那么大劲。能有这个程度,也已经是结合了术法手段的赶工结果了。 反过来想,不太宽不太深却也是方便了己方快通过。桥上,地下,没用多久便撤完,然后毁桥,填地道。 剩下的,就是继续对敌军狠狠地予以打击,什么半渡而击不用讲究,这遍野都是,只管干!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