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要只是钻一个洞,难度不是太大,关键这是炮管,前后内壁公差不能过3毫米,这个难度就上去了,而且是上到一个极高的高度。 在15米长的炮管钢上钻洞,而且公差不能过3毫米,这个难度可想而知,大文帝国为了攻克这个难题,前前后后花费的资金过了几十亿。 难题被攻克了,但这个成品率上不去,再一次困扰着大文帝国的科学家,炮管钢本身就制造不易,成本较高,废品太多,大文帝国承受不起啊! 李儒晋和他的工作小组到现场后,先了解一下整个炮管的生产工艺流程,和前世的差不多,都是先开个小孔,然后逐步扩大,最后达到设计的尺寸。 前面的都没什么问题,就是最后几道工序,这个公差值就是下不去,其实原因已经找出来,一个是钻头在高旋转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总会有一些晃动。要知道一根几米长的钻头在旋转时,出现几毫米的误差是很正常的。 再加上在切割材料时,热胀冷缩,这个公差不在意就出了,一出公差范围,这根炮管就费了。偶尔有合格的,这个数值也是在合格边缘上,2.8、2.9左右。 这个问题在研联动机床时也遇到过,解决的方案也很简单,变旋转刀头为固定刀头,转动的是炮管本身,另外由一边单刀头改为双刀头,两头同时并进,一起向炮管钢本身钻孔。 方案出来了,新的机床也设计出来了,大量的新技术也都应用在这台机床上,新的电机技术、新型的刀头技术、新的材料技术这些技术都是在研联动机床时突破的。 现在就是看这些新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了,但造一台大型的机床不是十天半月就可以完成的,没有个一年半载,想都不要想。 李儒晋和厂家约定好了,等机床造好,李儒晋和他的技术小组再过来。现在他们还是返回帝都,继续联动机床的研工作。 机床的理论构架在研之前就已经做出,但从理论变成现实,这个距离太大,现在研项目就陷入了现实构架组装的难题之中。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