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来到葫芦洞的后洞。 这里还未经“开发”。 此时,水面上飘着无数半死不活的巨大蟾蜍。 看来取走三足蓝蟾,对这葫芦洞里的生物影响极大。 不过李长清也顾不上看那些远超正常体型的大蟾蜍,和水底壮观辽阔的化石森林。 径直穿过接口旁的石祭台,踏水而行。 几息间,已来到了葫芦洞的尽头,岸边飘着几艘朽烂的古船。 再往前,是一条狭窄的天然通道。 顺着通道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两侧出现整齐的大青条石,石缝上都封着丹漆,地面也用大方砖砌得十分平整。 这里便是献王墓的殉葬坑了。 左右两边一个个相连的土坑里,摆放的尽是密密麻麻的骨骸,最多的是象骨,人骨也有不少。 所有的殉葬坑都没被掩埋,只是象征性的铺上一层薄土,有随驾升天之意。 甬道尽头,是一座不大的石门,外面连着的,便是建在水龙脉风**上的山神庙。 斩开石门,重见天日。 身前出现了一只火红的葫芦雕塑。 葫芦约有一米多高,通体光滑,鲜红似火,整体用红色赭石雕成,如同昨日刚刚完工一般,岁月的痕迹不能在其上显现分毫,看起来甚是奇诡。 火红葫芦正对着的十步开外,一座山神的庙邸依山而建。 山神庙是典型的楔山式大木架结构,前后共分两进,后殿嵌在山体中看不出底细,供奉山神像的前殿却早已坍塌。 无数粗大的藤萝,从山谷边缘嶙峋石壁上垂入殿中,大都落在神坛上的那尊山神像上,绿色的藤条将其紧紧缠绕,捆成了一个粽子。 献王老儿为了确保自己死后得道生天,不仅主墓室布于传说中的仙穴水龙晕中,还将附近整个遮龙山的山水格局改变,形成了九个辅陵的风水宝穴! 其中第九个,也是最重要的一道辅穴,便是眼前这座山神庙。 虫谷绵延曲折,两侧山岗缭乱,水龙晕所在地势太低,坐于其间如坐井观天,气象无尊严之意而多卑微之态! 所以必须在这“水龙脉”蜿蜒曲折的九重关锁上,各修筑一间山神庙,以彰显脉络,改天换地。 按《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中“化”字诀,这种风水形式,便被称为“九曲回环朝山岸”! 李长清大致扫了一眼山神庙,这时只听身下的甬道里传来一阵手臂挠墙的声音,伴随着鬼哭狼嚎的咆哮。 “终于来了...” 他又等了一会儿,直到看见尸洞庞大无比的身躯出现在甬道拐角,才施施然撤向虫谷边缘的雨蕉林。 ... “哎呀,我去,老胡你轻点!”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