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兵舍-《盗墓从瓶山开始》


    第(2/3)页

    地洞很深,里面四通八达,七拐八绕的极为曲折。

    李长清追寻着鹧鸪哨二人的痕迹,一路下了几百米才到洞底。

    鹧鸪哨已经点起了从老羊皮那里带的汽灯,亮白色的灯光将漆黑的洞底照明。

    只见四人此时正处身于一条老旧破损的隧道之中,四周铺满了古砖。

    砖奇大,形同石板,头顶上也被古砖收拢成弧形的顶棚。

    前前后望去,整条隧道搭建得十分简易,看样子至少有几百年的岁月,很多地方都因为年久失修而塌陷。

    塌陷处露出的泥土里长满了老树的根茎和无数白花花的虫卵。

    三人稍微商量了一下,便往深处走去。

    由张起灵提着黑金古刀在前面打头。

    李长清拎着陷入昏厥的老羊皮走在中间。

    鹧鸪哨断后。

    行走间,不时有成群结队的大老鼠从三人脚边蹿过。

    这些灰白色的野老鼠也不知吃什么长起来的,生得又肥又大,都快赶上小一号的猫了,而且根本不怕人,三角形的脑袋上一对小眼睛冒着幽绿色的光,贪婪地盯着处于昏迷状态的老羊皮。

    鹧鸪哨见身后跟着的老鼠越来越多,皱了皱眉,不经意间向后瞥了一眼,眼里亮起一道杀气。

    鼠群里登时炸了锅,几百只大老鼠“吱吱”叫着四散逃离,几秒内就跑了个干干净净。

    隧道的尽头是一个较大的天然洞穴,约有百余平米,洞穴里的一圈都是一个挨着一个的古隧道,规模形制都与我们进来的那条相同,不知通向何方。

    整个百眼窟地下,这样的洞穴还不知有多少,如果每个洞穴都是像这样由十几条隧道呈放射状分布,那就有些可怕了。

    “如果是这样的话,能找到宝箱的几率恐怕几乎为零...”

    李长清头一次感觉事情有些棘手。

    “李道长,你看!”

    这时,鹧鸪哨的声音传来。

    他只得暂时将念头放下,扭头朝他的方向看去。

    却见前者正站在洞穴中央立着的一面石墙前。

    李长清走过去,发现这是一面天然的翠石屏,石屏四周的泥土中半埋着许多巨石,石头的形状不一,大小也不相同,显得杂乱无章。

    如果他没猜错的话,这些石头应该都是用来辟邪驱鬼的。

    这便是古籍中曾提到的“埋石四隅,家中无鬼”。

    在汽灯的照耀下,能清楚得看到石屏上刻着许多精细的图案。

    图案里是一片起伏的丘陵,丘陵中央是一片树林,正代表了百眼窟。

    而在百眼窟的上空,则描绘了一头张牙舞爪的黑色老龙,正面目狰狞地吞噬着四周的人畜。

    李长清看了一眼身旁仍昏迷不醒的老头,笑了笑。

    如果让这老家伙看到这壁画,恐怕又要嚷嚷着“藏在云里的妖龙”了。

    转到石屏的另一面,这里也刻着壁画。

    上面刻着的,竟是一副女人身,黄皮子脸的“黄仙姑”的神像。

    昏黄的灯光下,那张黄鼠狼的面孔显得格外诡异邪恶,似乎在对他狞笑。

    “这里为何会有黄皮子的画像?”

    鹧鸪哨看后眉头一皱。

    黄皮子是民间“狐、黄、白、柳、灰”中的“黄仙”,起先源于东北少数民族的萨满习俗,后传遍全国,民间多有供奉。

    黄皮子,即黄鼠狼是一种极有灵性的动物,且极为记仇,自古以来有关于它们的“上身”、“讨封”等一系列的传说。

    老人常常说,黄鼠狼不能惹,否则一定会祸及子孙。

    但这种神神叨叨的传说在鹧鸪哨眼里连屁都不是,早些年闯荡江湖,盗遍天下古墓时,他杀的黄皮子之类的妖物精怪足能堆上八十八座京观,又怎会将区区一副壁画放在心上。

    他只是有些疑惑。

    百眼窟下,为何会出现黄仙姑的神像?

    也没听说过古代蒙古族信仰的是萨满教啊...

    而李长清的关注点却不在这里,此时,他的目光全都放在了那只人身黄皮子的旁边。

    在那里,摆放着一只古纹斑驳的皮箱子,箱口半开半掩。

    箱子前,躺着一具头戴面具,身穿华美鳞衣的女尸。在女尸和黄仙姑的下方,还有一只似鸡似雉的长羽禽鸟,正托着一个模糊的人形向上飞升,看样子似乎是一个仪式。

    看到这,李长清有些迷惑,他对东北的萨满习俗完全不了解,有些不知其意。

    “这是引魂鸡,也叫大羽送死鸟。”

    忽然,张起灵沉静的声音响起。

    青年伸出两根极长的手指轻抚壁画,语气平淡地说道:

    “我曾在大兴安岭的民间看到过这种诡异的图案,在这种观念的风俗中,家中有人过世,要立即宰杀一只雄鸡,并以鸡血涂抹尸身。”

    “因为他们深信雄鸡之魂可以载着死者亡灵使魂魄升腾,避免坠入轮回再受劫难。”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