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绝对不是寻常老板能够干的事。 王亚迪沉默了一会,随后开口道:“陈总,我记得去年秋海国内的销售是一百亿左右,加上国外的话大概是一百五十亿到一百八十亿的样子,利润大概在四五十亿的样子。” 说到这里,王亚迪并没有继续说下去。 王亚迪是意思很简单,拿一半多是利润出来搞研发,这合理吗? 陈江海则从容说道:“老王,我现在投入二十亿,以后绝对会为我赚十倍百倍的利润,你相信吗?” 对于这一点,王亚迪自然是半信半疑。 哪个企业都不敢保证,未来一定能继续赚钱。 这样要是一般人说的话,王亚迪肯定会毫不客气的反驳。 可是现在说这话的人,是他的老板陈江海,一个可以创造奇迹的人。 秋海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子,能够在短短几年之内发展到今天这个规模,完全离不开陈江海。 他就是秋海的灵魂。 要是没有他,秋海绝不可能有今天的成绩。 “陈总,那您想我接下来怎么做呢?” 王亚迪虚心地问道。 陈江海直接交代道:“先让研发的技术人员动起来,关于电池的原料、制作和组装,全部要了解清楚,尤其是高性能电池的研发。” 对于这点,王亚迪倒是没有什么意见。 经过刚才的对话,王亚迪也意识到了,技术还是要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陈江海随即又说道:“至于生产线的话,我建议先买一条,然后把百分之八十的工序,全部转为人工模式。” 陈江海这个建议,倒也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这是结合国内的形势来的。 现在华夏的劳动力十分的廉价,买一条生产线的钱,说不定可以请好几百个工人。 这种情况下,自然是用人力比较划算。 同时也算是解决一些就业问题。 现在的就业问题还是相当严峻的。 企业得到实惠的同时,能够多承担一些社会义务自然也是好的。 还有一点,陈江海认为现在的电池生产线,性价比实在是太低了。 与其花这么多钱在上面,还不如多请点工人呢。 这样能够在成本方面做到最大化程度的节省。 经过跟陈江海的沟通后,王亚迪重新更改了他的规划。 总体来说,基本上是按照陈江海的意思来的。 当然,其中也有王亚迪自己的一些想法。 听完这些,陈江海满意地点点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