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 他还是个博学家-《重生:回到1991年当首富》


    第(2/3)页

    可是随着陈江海的出现,这些问题迎刃而解。

    不管有什么问题,他都能拿出解决的办法出来,就好像是在为他们量身定制。

    产学研模式真的能推广开来的话,那可谓是百利无一害,而且学校的就业率,也能上升不少。

    只要产学研模式能够全面铺展开来,让它发展一段时间,效果绝对不会差的。

    本来这场会议,是众多大学聚在一起,商讨如何提升就业率的办法。

    陈江海的出现,让这场会议成了他的个人独秀专场。

    产学研这个模式是陈江海提出来的,他对于这个模式的了解自然是最深也是最透彻的。

    这两天的会议内容,基本上是围绕着如何实行和完善这个模式。

    陈江海一下就成了众人的中心,几乎所有的问题,都要经过陈江海的点头同意,才会进行下一项的研究。

    这三天的会议,也是让陈江海累得不轻。

    说起来,陈江海已经好久没有这么认真的工作过了。

    在秋海的时候,陈江海只管掌握大方向。

    具体的事,陈江海全部交给岳宏盛和一帮高层管理去做了。

    这种情况下的陈江海,身上的工作确实不多。

    会议结束的时候,陈江海也是长吁了一口气。

    这次他来这里,也收获不小。

    首先第一个就是产学研模式,经过这么多人的探讨,已经趋于完善成熟。

    就算放在眼下这个时代,也没有多大的问题。

    学校只要按照这个模式的流程走下去,那么对于提升自身的就业率,是有很大帮助的。

    同时,陈江海收到了很多名校的橄榄枝,他们都表示愿意跟秋海达成合作。

    这一点,陈江海自然是欣然同意。

    秋海现在正在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无论是生产经营,还是研发创新,或者销售推广,都需要人。

    如果能够得到这些大学的人才资助,那整体实力绝对能上升不少。

    尤其是全国布局的直营店项目,也是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补充。

    陈小龙在布局直营店的时候,人手方面是最大的问题。

    想要找到合适的员工,并不是那么简单的。

    如果有这些大学的帮助,那么这方面的问题,就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这次会议的发起人,正是京城大学和水木大学。

    由他们俩来发起这个会议,是再合适不过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