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陈江海回答说:“自然不会强行插手,而是会通过其他的办法,比如说提高税率,严格广告标准等方式,变相的让白酒减产。” “同时,各地为了保护自己的企业,肯定也会出台相应的法规,大大增加外地白酒的销售成本。” “这么多条件之下,白酒企业唯一的办法就是减产。 否则连能不能生存下去都是个问题!” “你这个消息靠谱吗? 为什么会这样?” 听陈江海说的如此恐怖,陈舒瑶心里一阵焦急,赶紧问道。 如今封缸酒势头正猛,在陈舒瑶看来,这是大力发展的好时机。 可偏偏在这种情况之下,陈江海却说出了上面那番话,教她如何甘心。 消息的来源,陈江海并没有讲,却说了一句:“减产的原因很简单,因为粮食储备问题。 国家害怕粮食不够用,所以只能选择遏制白酒生产。” 听到这里,陈舒瑶也稍微明白了点什么。 这就是因为国家为了保障粮食供应,实现的宏观调控了。 而且她完全相信陈江海的话。 看来,白酒行业这两年,发展速度肯定会大大的减缓。 实际上在陈江海看来,现在的政策,还不算太狠。 到两千年的时候,华夏白酒年产量已经下降到了五百万吨,这个时候国家还不满意。 当时白酒的从价消费税,已经高达百分之二十五了。 中央商量后,决定再次增加了每斤五毛钱的从量消费额。 也就是说,九七白酒企业每卖出一斤白酒,不但要缴纳价格百分之二十五的消费税,还要再缴纳五毛的消费税。 这样的政策,于任何一个白酒企业来说,绝对是无法接受的。 就这样搞了两年之后,华夏的白酒产量暴跌到了三百多万吨。 几家欢喜几家愁。 有人失意就有人得意。 与白酒企业哀鸿一片截然不同的是,啤酒在这个时候,呈现了井喷式的发展。 短短十年的功夫,啤酒厂家增长了近十倍,产量增长了近二十倍,直接跃居世界第一。 “江海,我有一个坏消息要告诉你。” 陈舒瑶此刻的语气突然有点失落。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