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再说,道路建设这些事,无论是人力还是物力的投入都是极为巨大的,这些东西都需要大笔的资金进行支撑。 没有钱说什么都是白搭。 正是因为这种情况,钟登华和朱有信这些人,其实一直都是施展不开自己的才华。 现如今,国内大规模的路桥项目,实在是少的可怜。 而且交通不够便捷的问题已经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华夏经济的发展。 他们这些桥梁或者道路专家,无不认为如果华夏的交通能够进一步发展起来,那么一定能大大的带动整个国家的经济。 只可惜,因为国家需要花钱的地方实在太多,导致了财政方面的困难,根本拿不出资金来支持他们这些项目。 所以,有很多好的想法,都只能暂时搁置。 他们这样的专家,也不过是偶尔能够拿到一些小项目。 至于大项目的话,每年满打满算下来,根本就没有几个。 就算真有的话,也轮不到钟登华他们。 要知道在他们前面,还有不少国企在盯着这些大项目。 钟登华为了龙江大桥,可是费了不少的功夫,动用了自己能够动用的一切关系,找了不知道多少人,也不知道跑了多少冤枉路。 后面要是没有遇到陈江海的话,这个项目恐怕半路就得夭折了。 从这一点也就能够看得出来,此时路桥从业者,日子过的真是有些艰难。 朱有信当时听到钟登华说要建一条高速公路,立马就答应下来,这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 从业数十年,朱有信真的是什么人都见过了。 在项目初期,设计这一块永远是最重要的。 项目前期,朱有信受到质疑和刁难,一直是最多的。 外行指挥内行,就是这么一个样子。 他为此相当苦恼,却又无可奈何。 国情如此,仅凭一两个人是根本没法改变的。 再说前期地质勘测这一块的资金,一直都卡得死死的。 没想到到了陈江海这里,他看都不看就直接同意了。 朱有信此刻也明白,为什么钟登华对于陈江海如此地推崇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