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第二千一百零六章 典型的以退为进 李元春重重地叹了口气继续说:“朱工,你是想不到这里最穷的山村能穷到什么地步,明明他们拉上了电灯。 但为了省电,他们宁愿用以前的煤油灯。” “所以,我一直在想办法改变这里的现状。 只是一直没能找到办法。” “直到有一天,我听说秋海集团的陈总要在这边修一条高速。” 李元春目光投向陈江海,继续说道:“你们是不知道,当时的我有多么的高兴。 我的肝脏向来不好,平时我不怎么喝酒,但为了庆祝这件事情,我把存的半瓶太白仙酿一口气都喝了。”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 我觉得这对南山乡来说是一次机遇。” “所以才会多方奔走,最后把高速路的出口选定在了这附近,为的就是给南山乡的交通提供一点便利,多一点机会。” 听到这里,陈江海忍不住的对李元春表示敬佩。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心系群众的性情中人。 只有真正干实事的人,才能将一切机会抓住。 李元春对于南山乡的状况显然是很上心的。 要是换成另外一个人,估计都懒得管这样贫困的地方。 因为没有资源,也就代表着没有潜力,缺乏投资的价值。 毕竟就算是努力了,也未必能有多少改变。 关键是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出不了亮眼的成绩,不仅得不到赞誉,反倒可能被人诟病。 说白了,就是吃力不讨好。 但是身为一县之长的李元春偏偏愿意这样做,足见此人是一个真正心系群众,希望凭借自身力量造福一方,为群众带来实惠的当政者。 就凭这一点,陈江海也愿意支持对方。 当然在此之前,他还需要对李元春做进一步的考察。 陈江海问李元春:“要想富先修路是没错,但是也不是说有了路就一定能富裕起来。” “我想请问一下,李县长打算如何利用修起来的路带领南山乡的民众们致富?” 听到陈江海这么一问,李元春微微一愣,苦笑着摇摇头说:“陈总,实不相瞒,我一直在寻找,但是没有找到好办法,所以才想要找陈总你聊一聊,跟你取一取经。”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