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大权渐握-《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第(1/3)页

    张溥是怎么离开会场的没人知道。

    这也意味着,张溥的处境显然已经凄惨到没人去关心了。

    流传在整个南京的唯有一个个关于财富的传言。而这个传言的核心自然就是来源于朱慈烺,来源于那藏着金山银海的大海。

    朱慈烺身上除了监国太子的权威以外,俨然已经镀上了一层金光,仿佛凑近一点就能多靠近一些金山银海。

    然而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只要此刻能够靠近朱慈烺,往后发大财几乎是肯定的。

    还有什么可以比拟海上贸易的豪富呢?

    朱慈烺就任南京监国虽然话语之中并没有提及解开海禁的政策,但大家都是老狐狸了,修行千年,听其言观其行。朱慈烺都自己进行海上贸易了,如何不是为眼下的海禁政策拉出一个豁口呢?

    甚至,不少人已经通过军机处里百般打听得到了另一个消息。朱慈烺要筹建商队分别开往朝鲜、日本、琉球以及南海诸国。

    显然,朱慈烺刻意不开海禁为的就是要建立官方的贸易船队,这个时候能拿到一个入场券,来年回来的就是至少一年五万两白银一船的巨额利润。

    若是能够买到龙江造船厂内的一艘飞剪船,更是立马能够将方才那个数字翻一番。

    如此巨大的利益面前,谁还顾得上粮价波动?

    粮价纵然抬得再高,最后也只能剥削一些小民百姓的钱粮。看要是能够参与海上贸易,却是足以铸就一个顶级豪族。

    眼见场上的气氛越来越热烈。朱慈烺却是悄然间抽身离开。

    他在码头不远处的一个凉亭里见到了许久不见的常志朗。

    只见常志朗拿出了一份奏章,悄然递给了朱慈烺:“殿下。上次你吩咐我组建海关总署的方案我已经规划完成了,请殿下过目。”

    此刻的常志朗经历了开封启明市一地主官的历练后多了许多稳重。气质内敛,有了几份朝堂大员的气度。

    见此,朱慈烺微微颔首,多了一些赞赏,一边看着这份奏章,一遍与常志朗闲聊了起来:“启明市那边还好吧,听说河南的恢复很快。许多农民已经回乡重新务农了,启明市的成本却还是上涨。”

    “这主要是启明市的吸引力越来越大了。”常志朗笑着道:“有完善的户籍管理与警察建设,启明市的治安比起开封是好太多了。这不仅让普通百姓在启明市安全感极大。更是吸引了众多的开封富人前来定居。再加上市政卫生,交通、医疗、教育以及启明市的管理作风。越来越多的开封富人愿意常住启明市,至少有家小的人也纷纷开始动身在启明市一小附近买房。”

    一小便是启明市的启明第一小学。

    在朱慈烺的治理系统下是绝对受不了私塾与县学那种落后教育体系的。让天下人都能上学对于当今大明而言是一个天方夜谭,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但对于朱慈烺而言,这却是一个切实经历过,更希望完成的宏愿。

    启明一小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于启明市建立起来。同样,在临清亦是建立了众多的夜校、扫盲班。在临清,更是因为山东文化气息浓郁。西部经受战乱较少,以至于眼下已经有了比启明市还多的初级小学,以及山东最为盛行的职业学校。

    所谓职业学校就是匠作大院与朱慈烺掏一笔预算,每年投入银两进行工坊中索要用得到技能培训。这也是朱慈烺教育系统中负担最轻的部分。因为每年都有大批工坊主迫不及待地想要捧着银子送上门委托培养。

    在朱慈烺的税制与职业学校中,这些送进来委托培养的银子最终都能用来抵扣税款,而且职业学校委托培养的学徒显然比拟那些要从头教起。目不识丁的农民更能为工坊创造价值,提高生产效率。

    “工坊产业、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治安以及完善合理的税收。看来就是这些让启明市的吸引力越来越大了。一小的事情我知晓,没想到学区房也会这么早就出现啊。”朱慈烺感叹着。转开话题,拿着奏章,道:“这份奏章我看完了你先说说你的想法。”

    见此,常志朗变到:“臣下的意思是先建立起关税总署的机构建立……”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