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报纸上面有一则新闻,证实了陈江海的想法。 今年,华夏进行了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 结果出来后,各项数据表明局势已经到了非常糟糕的地步。 国有企业的资本收益率,只有百分之三点二九,大大低于一年期以上的存款利率。 在三十九个大的行业中,有十八个是全行业亏损。 国有工业的负债总额,已经达到所有制权益的一点九二倍。 也就是说,大部分的国有企业集团,已经处于资不抵债的境地了。 如果再不及时去改变的话,真的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陈江海看着这些报道,脸色也变得严肃起来。 这一天,终于不可避免的到来了。 现在这件事情还在争论中,一直要到今年九月十二号,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召开,关于国企改革的问题,也算是正式确定下来。 在这场会议中,国家认为非公有制经济已经不仅仅是补充,而是华夏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了。 国有经济的比重减少一些,并不会影响社会主义性质。 权威日报这边,把这次的大会,视为第三次的思想解放。 在此之前,国内经历过两次的大型思想解放。 第一次,自然是关于姓公还是姓私的争论。 也就是一九七八年时,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 至于第二次思想解放,是一九九二年,关于姓社还是姓资的讨论。 这一次,就是华夏的第三次经济思想解放。 经过这三次的讨论,华夏的经济局势已然明朗。 此后华夏都会照跟着这个模式,大步向前走,开启快速追赶之路 一场大规模产权清晰化运动,马上就要开始了。 随后陈江海继续翻看报纸,温州模式和苏南模式,也是不断的出现。 苏南模式的概念提出,其实是在一九八四年。 八十年代初期的时候,苏城这边的农民,并没有把社队企业拆散。 他们通过工业保存下了集体经济实体,又借着沪城经济技术的辐射和扩散,以乡镇企业为名继续发展。 这种模式在改革初期,依靠其公有制性质和灵活的运行体制,有着船小好掉头的优势,迅速成为了全国最先进的企业模式。 第(3/3)页